荠菜(jì cài)

热量:27千卡(低)
血糖(GI):34(低)
血糖(GL):10(中)
四性:凉

5

食疗功效

5

适合人群

22

营养成分

5

食用禁忌

起源地与传播
1、起源地
关于荠菜的起源地,存在不同的说法。一种说法认为荠菜的发源地是中国,因其生性耐寒抗旱、对土壤养分和光照需求不高,随着人类的迁徙和交流,很快便在全球分布开来。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荠菜起源于东欧和小亚细亚,并在全世界温带地区广布。
2、传播
由于荠菜的适应性强,它很快便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,特别是在温带地区广泛分布。在中国,荠菜已成为大江南北早春时节常见的野菜之一。
历史记载与食用历史
1、历史记载
荠菜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。据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中的记载:“谁谓荼苦?其甘如荠。”这是人类对于荠菜的最初认识。到了汉代,《尔雅》中又有“荠味甘,人取其叶作菹(腌菜)及羹(菜汤)亦佳”的记载,算是荠菜可以食用的最早文字记录。
北魏末年的《齐民要术》中正式将荠列为蔬菜作物,进一步确认了其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。
2、食用历史
在中国历史上,荠菜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野菜之一。唐朝时期,食用荠菜已成民风,每到立春,家家户户都要吃以荠菜为馅的“春饼”,并将以荠菜与其他食材配制的菜肴“春盘”作为礼品互相馈赠,寓意辞旧迎新。
荠菜因其味美而从未被人所轻视,历朝历代的文人名仕中,喜食荠菜的不在少数。在清代,《素食说略》中更称其为“野蔌上品”。
重要事件与人物
诸葛亮与荠菜: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,诸葛亮发现荠菜并让南阳人大肆种植,使得荠菜在南阳地区广泛传播,并为荠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种子(田间随处可见的野菜-荠菜,陪伴华夏一起成长千年)。
现代发展与利用
1、栽培技术
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,荠菜的人工栽培逐渐普及。通过定向驯化和栽培,荠菜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,满足了市场的供应需求。
2、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
现代研究表明,荠菜富含维生素C、β胡萝卜素、钙、磷、铁等多种营养成分,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水消肿、明目、益胃等多种功效。同时,荠菜还含有丰富的荠菜酸、乙酰胆碱等成分,具有止血、降血压等作用。
3、食用方式
荠菜的食用方式多样,可以作为饺子馅料、炒菜、汤品等,深受人们喜爱。
别名
扁锅铲菜、荠荠菜、地丁菜、地菜、荠(jì)、靡(mǐ)草、花花菜、菱角菜
应季
4月、5月、8月、9月、10月、11月